今年以来,笔者先后到四川、广西、湖南等地的几个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感受到各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也关注到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深度贫困地区的学校硬件已有较大改善,教育经费也有保障,基本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贫困家庭不需要为孩子没钱上学犯愁了。
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辍学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某县有161名小学和初中学生辍学,无论怎样做工作就是不去上学;中年贫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较多,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甚至交流访谈都需要当地干部做翻译才能顺利进行;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仍然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在某县分别占了14.5%和17.7%的比例;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缺乏吸引力,技能培训流于形式,有些贫困户打完卡领完钱就走人,并不认真参加培训,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
首要一点,是严控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中小学学生辍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学了没有用,二是感觉学习没有劲。前者是因为看到身边的人上学不上学没有什么大区别,进城务工也不需要太高学历。后者是因为学校的课程严重脱离他们的生活,同时学校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紧缺,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这背后的问题是教师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下不去、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应出台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深度贫困地区从教和退休优秀教师到深度贫困地区支教的政策。
要加大普通话的普及和扫盲工作力度。在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要加强从幼儿园开始的双语教育,推广普及普通话。我们发现,青壮年普通话交流基本无障碍,困难主要在于中老年人群,对于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寓教于技、寓教于乐,将普通话学习、扫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消除因语言不通、不识字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对因学致贫和返贫的贫困户,需要提供精准服务。现在各地在贫困户教育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某县贫困户每年可免除学前教育保育费1500元,义务教育阶段有寄宿补助1250元、营养餐800元,高中阶段免学杂费1400—1800元,大学和职业教育阶段还有“雨露计划”。但是,相关的配套工作仍有待加强。如高中和大学阶段生活费用的补助,由于孩子上学家中劳动人口不足的补贴,以及毕业后就业难度大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做好精准的对接服务工作。
由于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贫困家庭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意愿不强;技能培训常常“认认真真走过场”,针对性不强,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关系不大。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发达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帮扶深度贫困地区中的作用,注意从入学、选择专业、教育教学到安排就业的全程跟踪服务,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愿意学、学得好,就业有保障。
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